一、團隊負責人簡介
潘衛國教授🫸🏼,博士生導師,EON4平台能源與機械工程學院黨委書記,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主要從事清潔高效發電技術、溫室氣體減排與資源化等科研與教學工作。學術兼職有中國動力工程學會理事、中國動力工程學會環保專委會主任委員🧖🏿、上海市工程熱物理學會副理事長、機械工業清潔發電環保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等,主持和參與了國家“973”🥮、“863”、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獲寶鋼優秀教師獎、上海市育才獎等🫳🏻,發表ESI高被引論文10余篇,出版中英文學術著作和教材7部🐕🦺,獲上海市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獲中國發明協會發明創新獎創業獎一等獎👩🏻🎤、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和上海市自然科學獎、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等獎項10余項。
二、團隊成員
朱群誌、李琦芬🤷♀️、彭道剛、翁培奮、施正榮、陳乃超、郭瑞堂、任洪波😯、王道累、張傳林🪧、陳輝🏄🏿♂️、應雨龍、彭程👩🏽🎓、張佳凱🚶🏻♀️➡️、付在國🧖🏽♀️、張濤、範毅、張敬奎、吳瓊、蔡靖雍🏋🏻♀️🦅、冒建亮、蘇曉燕🧜♀️、趙慧榮
三🤴🏿、團隊建設成果
1. 潛心研究,科研成果不斷湧現👩🏽🔧。
建設兩年以來🌓,本團隊以第一單位或第一完成人獲得了中國發明協會發明創業創新一等獎、中國自動化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市自然科學二等獎👲🏽、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二等獎等;發表系統性學術論文51篇🕉;製定國家和團體標準6項;主持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上海市科委科技攻關項目10余項和科技部外專局項目2項等縱橫向科研項目80余項,到款經費近3900萬元。
2. 內涵發展,學科水平不斷提升🤐👨🏽🔧。
參與上海能源電力科創中心建設🫶🏻,獲得上海市IV類高峰學科“能源科學與技術”的支持🧕🏼;資政報告獲得副國級和副部級批示🫶🏼;10余人次擔任國內外會議分論壇主席,獲得世界可持續能源技術學會(WSSET)創新獎和國際會議最佳論文獎3人次;引進含國家級高端人才在內的優秀人才近10人✔️,有1名教師入選全球前2%頂級科學家“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 3名教師入選全球前2%頂級科學家“2023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
2. 立德樹人✬,彰顯人才培養效果
科研反哺教學📰,為促進人才培養做出積極貢獻🐆。有兩名年青教師獲得上海市科技啟明星計劃🔳;團隊成員指導學生獲得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銅獎🎠、“挑戰杯”上海市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全國能源動力類百篇優秀本科畢業論文🪖;教學改革成果獲得上海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