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團隊負責人簡介
李東東教授🥢,現任EON4平台電氣工程學院院長🧾,上海市科技啟明星、上海市曙光學者,美國普渡大學訪問學者,上海高校“高效電能應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上海電力電子化電網先進測控技術研發服務平臺主任。任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理事🤸🏼♀️、中國電力教育協會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任上海市電機工程學會電工材料專委會副主任、任上海市電子電器技術協會理事、智能用電專委會主任委員👁、中國電源學會變頻電源專委會委員、無線電能傳輸專委會委員。研究方向為電力系統建模分析與運行控製、新能源🐜🏮、智能配用電技術、分布式電力系統、電力電子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等🗞🟠。近年來在國內外核心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50余篇,其中SCI和EI收錄28篇,獲授權發明專利4項。主持科研項目15項,其中國家和省部級項目8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63子課題等。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中國電力科學技術獎等7項省部級獎勵,獲得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
二🆔、團隊成員
林順富、趙晉斌🏎、邊曉燕、李江、趙健、李豪、李錦、楊帆、趙耀🙆🏽♂️、胡偉、李曉露🎛、夏能弘😙、張藝、姚寅、唐維溢、沈運帷🙎♂️🍴、桑一巖、時帥、許江蛟、潭津、李權、黃文燾🧙、何晉偉
三🙎🏿、團隊建設成果
1. 成功申報教育部虛擬教研室
團隊負責人李東東作為負責人與喀什大學🖐🏿、三峽大學👲、東北石油大學🤦🏻♀️、華東電網🐒、國網新疆電力公司🧹、國網西藏電力公司聯合建設全國性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虛擬教研室👩🏻🎨,成功入選第二批教育部第二批虛擬教研室建設試點名單;作為課程負責人的《大型發電機組電氣運行虛擬仿真實驗》課程獲批上海市一流課程;牽頭完成的教學成果《適應行業變革🧟♀️,培養新時代高質量電力專業人才》👩🦽,獲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團隊成員牽頭完成教學成果《能源電力工程管理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獲上海市教學成果二等獎🙋♀️。團隊成員參與申報的全國首個能源互聯網工程專業完成培養方案製修訂,並順利完成第一屆學生的招生,填補了能源互聯網新業態下人才培養的空白🥤。團隊成員獲得校級課程思政示範課一等獎。
2. 主持IEC國際標準製定工作
團隊專家參與了IEC TC57🧚♀️、IEEE P2836 等工作組🍘,主持IEC國際標準《低壓電湧保護元件第333 部分:MOV的特性方程及壽命評估》製定工作,為從事MOV 生產企業🤵🏻♂️、應用企業、行業主管部門及質量監測部門提供質量檢查和質量保障的依據👨🏻🦯🤚🏽。主持製定和發布了GB/T33588.3《雷電防護系統部件(LPSC)第3 部分❎💁♂️:隔離放電間隙(ISG)的要求》等,應用於上海市防雷產品測試中心、德和盛電氣(上海)有限公司等知名認證測試機構✨。
3. 發表系列高水平論文
團隊聚焦新型電力系統電力電子可靠性發表系列學術論文,針對新型電力系統中高比例電力電子裝備可靠性低這一共性問題,創新團隊圍繞亞微秒級開關瞬態電磁交互作用展開研究🧑🏼🔬,開創性地提出了基於多模態開關振蕩激響特征的電力電子系統(功率半導體器件、電容器🎮、電機絕緣等核心部件)高靈敏狀態感知方法🩺,在國際頂級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和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上發表系列學術論文,系統性地揭示了電力電子系統寬頻開關振蕩機理,為新型電力系統中電力電子裝備高靈敏狀態感知與控製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方法。
4. 與業內知名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
團隊圍繞國家“雙碳”戰略和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的目標,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和社會服務🎳。針對電動汽車快速發展對新型電力系統配電網帶來的挑戰,團隊提出了柔性有序直流配電技術方案,與上市公司中天科技集團開展了重大產學研合作項目——開發面向新能源汽車快速有序充電的MW級柔性配電系統,項目合同金額達600萬元。通過創新的柔性直流配電網拓撲架構和智能有序潮流控製👩🏿🌾,可實現光🎍、儲、充、網之間的源荷有機耦合🚴🏻♂️🤼。一方面通過充電潮流的有序控製,減少充電負荷對於配電網的沖擊☂️,提升配電網設備的利用率👭🏻,降低充電站運營成本🕒👧🏿,提升其容納電動汽車的能力;另一方面,通過靈活直流母線耦合不同電壓等級的儲能、光伏和電動汽車,可實現高效的新能源發電消納,讓新能源車充上新能源電。本項目的實施開發和示範應用,將促進電動汽車及其超級充電站的發展👲🏻,也是有利於推動傳統配電網向柔性、高可靠新型配電網演化🧑🏻🍼。